噩梦

昨晚和朋友一起到紫荆广场看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的烟花,之后去酒吧聊天。回到家时已经接近两点,睡下时大概三点半吧。

要说有什么特别的话,昨天是个既倒霉又开心的日子。从来没有在雨中和那么多人一起看过烟花,中间还下了三回骤雨,狼狈不堪。从来没有去过香港的酒店里的酒吧喝酒,虽然没有帅哥来勾搭或者去勾搭哈哈。

本来,它会是一个相当普通的夜晚。

直到我入睡后,我做了一个迄今为止最可怕的噩梦。

不是那种充斥着妖魔鬼怪的噩梦。

不是那种让人梦中惊起的噩梦。

是早上八点半被闹钟唤醒,迷糊了一分钟,扯了扯柔软的被子,想要再度入睡时忽而梦境如潮退后的礁石一般浮现于我的脑海的那种噩梦。它就在那里,只是我不知道,在我心情放松的那一瞬间裸露出黑皴皴的身骨。

我在床上翻来覆去,这是个很特别的梦,我想要把它记录下来,但我不想放弃一个能睡懒觉的周日上午。脑中一边进行着“起床,还是不起床”的艰难抉择,一边回忆着这个梦的每一个细节。然而很快我便惊恐地意识到,它在褪色,它在被我的大脑蚕食、篡改。不不不,我不要。我要起来,我要把它记录下来,它是我的!

于是在九点,我坐了起来,带着有些混乱的记忆,翻开了许久未写的日记本。


我回到家中(此时,我是个外国人,全家都是外国人,我不知道是哪国的,这个“家”也不是我家)。客厅的灯已经熄了。

气氛很奇怪。

此刻,只有厨房还亮着灯,父亲在里面。而我的哥哥和弟弟们全在光线混沌的客厅中,分散在三个角落。

FullSizeRender 6

这是我一进门见到的场景:一个方正的客厅,有些许家具,都笼在夜色中。这个房间还有两扇门,一扇通往厨房,另一扇未知,我看不清。哥哥和弟弟ABC三人,我不知道哪几个是我的哥哥,但C一定是我的弟弟。

A在厨房附近的地方来回踱步。B手中拿着一把刀,使劲往墙上凿着,我听到了木头崩坏的声音。C是最小的弟弟,站在最靠近我的地方。我不记得C在做什么,因为我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这个奇怪的氛围扯开了。而使之愈发怪异的因素,则这个场景中最核心的人物,我那站在厨房里低头慢慢切菜的父亲,被门框上三把刀无形中禁锢在厨房的父亲。

没有人说话。只有凿凿的噪音,在房间里从这头撞到那头,虐待我们的耳膜。

他们在做什么呢?为什么要在门框上插刀?

我好奇地走近厨房。

 

父亲在逼仄的空间中保持沉默。青冷的荧光灯下,平日里分明而立体的五官被打下深深的阴影,表情愈发晦暗不明。

我越来越接近父亲。

A突然开口:“不要接近他。”他顿了一下,接着补充道:“他已经变成僵尸了。”

我踉跄了一下,扶住门框旁的墙。抬眼看向父亲,他的身影被刀挡住了一部分,好似没有听到A的话,还在流理台边专心切着什么。

“那你们为什么不逃呢?这样困住他有用吗?”我伸手接过A递来的一柄刀。

他没有吭声。

FullSizeRender 5

 

得不到直接的答案,我又将目光转向门框上插着的三把刀。第一把(α),是很大把的切片刀,能剁肉的那种;第二把(β),是日厨刀,尖头利刃,倒是很适合用来杀人和防御;第三把(γ),是水果刀,插在很低的位置,不晓得能用来阻挡什么。而我手上的这把(Ω)则是窄窄的小菜刀。

我看着手上的刀,只能砍,不能刺,没有什么威胁力,非常不趁手。一个换刀的想法在我脑中浮现,我要β,便抬手将β拔出来,换成Ω插进去。你知道,Ω的刀头是钝的,所以我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将Ω用力地往门框上刺。

A阴沉地看着我。我也知道,我的行为非常危险,如果父亲真的变成僵尸,那我无疑是在找死。可看着父亲的侧影,一种诡异的安全感与勇气就会涌出来,推动着我去实践这种近乎挑衅的举动。

A猛地将我手中的刀夺过,我眼睁睁地看着他将刀奋力插进父亲的第七节颈椎!

我的呼吸凝固了……

然而,想象中肆意喷涌将我们一起感染的血液并没有出现。

甚至连一滴血都没有见到。

那种森然的恐惧从内心深处缓慢溢出,一瞬间就缠满我的心脏。我既轻松而又艰难地意识到,眼前的父亲已经,不是人了……

 

父亲终于有了反应。他是个微胖的人,刀插在脖子上显得异常而恰到好处。

他似人偶般一格一格地转过头来。他绕过门框上三把可笑的刀走出来。我紧贴着墙壁,缩在阴影里,僵硬的手指拧了拧手中的刀(Ω),刀头追随着他的移动的身形。

他看了我一眼,随后将目光紧锁在A身上。他一步一步地逼近,将A逼至房间的另一角,C也在那里。

父亲双手猛地箍住A,然后单手将其按在自己的胸前,另一只手拔出还插在颈椎的刀,狠狠地朝A的后背扎了几刀,然后才把刀插进A的脊柱(靠下的地方,并不致命)。A的喉咙发出咯咯的响声,身子无法控制地抽搐、滑下,仰面倒在地上。

B听到声响后早已转过身来。目睹了A的惨状,他胸口急剧起伏,大口喘气,似乎要溺毙了一样。

我们三人的目光不断地在父亲和倒地的A之间切换。父亲在黑暗中矗立着,我们最小的弟弟C就在他身旁。C已经被骇得手足无措,甚至不知道逃开。

兴许是弟弟的无助刺激到了B,不过是几秒钟的光景,B像是做好准备殊死一搏的决定。他提起刀冲向父亲。可是他的动作在我看来是那么软弱无力,像是个踉踉跄跄的醉汉拿着碎酒瓶子胡乱地在马路上跑一样。父亲单手一个手刀将B的刀夺下,于电光火石间把刀利落地插进B的颈椎,直接将其杀死。

被B的鲜血溅了一身一脸的C终于恐惧地尖叫起来,但他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任何人的怜爱,反而吸引了父亲的注意力。父亲轻松地把刀拔出,接着把浑身僵硬的C似是慈爱地拉至跟前。C努力放大的瞳孔中收进菜刀舞动的银光,一双本是充满惊惧的杏眼瞬间凝滞,黯淡。刀身没入了C的后背,这一时半会要不了他的命,但他无论如何,他瘫痪了。

 

B死了,C在昏迷中濒死。A还活着。当然,还有我。

A试图将背上的刀拔出,但很快就发现,他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

C清醒过来,抽着气呻吟“好痛,好痛……”。于是父亲微笑着,在他的心口补了一刀,结束了他的煎熬。

此时的父亲似乎是进入了一种欣赏模式,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他居高临下地看着A面庞扭曲地求饶:“杀了我吧!杀了我吧!”他饶有兴致地歪了歪头。

“我把东西给你,你给我一个痛快!”A试图用某种我不知道的物品与父亲做交易。父亲不置可否,将头歪向另一侧,半晌,像是答应似的轻轻点了点头。

A用尽力气把一个东西从口袋中掏出,扔到电视柜上,接着用充满希冀的目光看着父亲。我从没有见过一个如此渴求死亡的人,而这样的人就在我几步之外求自己的父亲杀死自己。

父亲盯着他,举起了刀。

A似心满意足般合上双眼。

可是,想象中的剧痛却迟迟未来。背上的伤口反而在冷汗的刺激下愈发刺痛。

A睁开双眼,瞬间喘起粗气,目眦欲裂。

因为他看到父亲把玩着手中的刀,朝他微微一笑。

他被残忍地戏耍了。他将在这里受尽折磨,直至慢慢地流尽身上的血。

除非,有人帮他。

而这个房间如今站着的人,只剩父亲,和我。

 

父亲慢慢地抬起头,看着我,双腿傲慢地跨过A在绝望中扭动的身体,向我一步步走来。

“What do you want to do to me?” 我的指节已经发白。

“Sh… Sh… Chill out… Look at me…” 他双手似投降一般举起,像前压着,以此来安抚我的情绪。

恍然间,他的大手已经握住了我持刀的双手。我泪流满面,一边摇头,一边颤抖“No… DON’T DO THAT TO ME. PLEASE…”

手中的刀被掘走了。他缓慢而坚定地要抱住濒临崩溃的我。

“Sh… Sh…” 他低声安抚。

我已然不能更恐惧了。

 

后面的情节,我并不记得。但那个未知的房间,我隐约记得自己后来确实是看到了,是个铺满月光与柔软羽绒被的卧室……

终于买了Kindle Paperwhite


动机。

一直很想入Kindle,因为这几年在香港,搬好几次家了,每次遇到书我就头疼,买着麻烦也就算了,还占地方,搬家还要老命……由于有手机没有Kindle,大四开始经常买豆瓣电子书,然而you know,手机看书容易分心,也就能看下《火星救援》之类的休闲书,《乌合之众》看了几个月都没看完我也是醉了……

在香港是没有直接的亚马逊,要买Kindle就得从内地、日本、美国来。对于电子产品,我一般喜欢先看参数搜集资料,然后实物上手用几下,好好开机检查一番再买(除了苹果)。周围朋友只有少数几个用Kindle,平时见面也不会老凑巧带着,没有上手试过,所以拖拖拖一直拖到毕业……很快八月要开始工作了,平时上下班肯定有很多零碎时间可以用来充电,想着要是再不买kindle我估计又是后台开着豆瓣读书、结果一路刷着微博了,所以终于决定——买!

 


准备。

毕业这段时间除了忙着搬家、办签证,也花了两三个晚上研究Kindle机型以及品控问题(要是买来坏了我在香港修都麻烦……)。看不少评论说内地的kindle品控不好,经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换机又一部不如一部,有些担心,一直想从美亚那里买,但这样寄送不方便,保修也没保障。正好在家半个月消夏,抱着赌一把的心思在中国亚马逊买了。对了,我有选择困难症,也不是“三五台给老娘呈上来买买买”的土豪,最终选定【白色KPW + 柏图疯马保护套】是这么想的:

【选KPW】我喜欢买书读书,但没那么多预算去烧,而入门版的清晰度有些不尽人意,一旦自己用着喜欢想要升级KPW或voyage,成本更高,不如直接KPW,用它两三年再说。

【选白色】自己有不少物件是白的,手表、iphone、水杯、球鞋等等。同一色系,赏心悦目(我健身时发现的,垫子旁边摆着一溜都是白色系,我脚得自己灰常fashion哈哈)。

【保护套】为了避免重物压坏屏幕,或者液体侵蚀,同时选个黄色醒目好找(经常四处找东西)。上回和朋友吃饭,不小心溅人家以及人家的KPW一脸辣油,还好有保护套,不然他得掐死我……很多人说kindle抗造裸奔妥妥的,请各位注意,这是典型的不见棺材不落泪,友谊小船只需一调羹辣油就能沉没。当然,保护套不能太重太厚,否则手累。

 


验货。

下单后两三天到货。打开一看,白色挺漂亮,裸机手感不错,马上加套、贴膜(买保护套送的……)。黄色虽不赖,但颜色搭配略出戏,白色机身也许更适合淡一些的颜色(淡蓝、淡粉),下回要么用最爱的正红色要么浅色系……

开机使用,屏幕没有什么问题,光线充足时可以调到最暗无光,像纸质书。亮度的等级递进得很温和,超喜欢。很多人吐槽最暗时在黑暗中仍有光,我就纳了闷了,这眼睛是蜘蛛侠么那么容易辣眼睛?而且黑暗中看哪门子书呀眼睛不要了呀?

至于续航能力,不晓得,还没用那么久。

FullSizeRender 19FullSizeRender 22FullSizeRender 23

缺点也是有的,也许用惯了苹果,kindle上翻页、下滑、跳转、划线、打字真的超抓狂,心中时常狂呼 “好慢!好蠢!干什么玩意儿!”。觉得边用kindle手边得备一个本子,用于摘录、写感悟。翻开自己的旧纸书,文字旁总有不少笔记,偶尔瞥见能让人会心一笑,这是电子书无法代替的。不过能静下心看严肃文学了,还是很开心。

话说能用kindle看豆瓣读书里的藏书么?

Tom Cruise《借刀杀人Collateral》影评 – 矛盾体

发现每回随意挑的Tom Cruise的片子,往往都能惊艳到我。上次挑了《香草天空》,事先没有看任何预告还以为是浪漫爱情片,观影过程中心中疑窦丛生,后来查了豆瓣才发觉原来是烧脑片。这部也不例外,原以为会看到帅气银白发大反派各种惊险刺激场面,结果Tom Cruise给了我一位宛如职场经理般尽职尽责、自持一套道德体系、善于诡辩与交际、随机应变能力强大的职业杀手。 继续阅读Tom Cruise《借刀杀人Collateral》影评 – 矛盾体

Hitman Sniper 一点攻略与技巧

昨天深夜从机房出来,边走边随意刷着app store。突然发现了Hitman Sniper这个游戏,正好在限时打折期间,于是心里一动便买了下来。我很少玩游戏,更喜欢看高手的各种无伤攻略(纯黑大法好),这个学期倒是主动开始下游戏,因为正在上Game Design & Programming这门课,要用Unity做款游戏出来。
上面这些只是想表达我在玩电子游戏方面并不热衷也不擅长。本以为这款游戏我玩个一两关就会卸载掉,毕竟只有一个场景,谁知越玩越上头!场景虽然只有一个,但随着游戏任务的累积,你会发现熟悉的场景其实是带有非常多陌生的、值得探索与利用的元素,比如可以射击照明灯下的燃气罐使其爆炸并炸死周围的敌人,同时还造成“意外事故”的假象,也可以射击电力装置使机器故障发生“意外”杀死敌人,射击灯具可以让敌人离开这个房间,在黑灯瞎火时可以把一对正在亲热的敌人炸死而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还可以利用爆炸“意外”掩盖你射杀多个敌人的现场…… 继续阅读Hitman Sniper 一点攻略与技巧

如何在Mac OS X上结束一个进程?

刚才看论文做笔记时Evernote突然停止响应了,本打算用Activity Monitor强制关闭,转念一想,不如学下如何用terminal强制关闭程序吧!正好有人对kill的一些写法有疑问,放上来分享一下。

1. 活动监视器(Activity Monitor)

不论是Windows还是Mac OS X,一定有任务管理器或活动监视器可以查看进程。想要强制终止一个进程很简单,只要找到想要终止的程序,然后点击左上角的八边形带×按钮即可。
Screen Shot 2016-03-24 at 20.01.48

2. Mac OS X 终端(Terminal)

在Terminal上输入命令来终止程序也很简单。分两步走:1. 拿到想要关闭的进程的ID(即PID);2. 命令此ID的进程关闭。下面展示下操作过程:

继续阅读如何在Mac OS X上结束一个进程?

逆流

看到高中同学在国外旅游几个人亲密无间的照片,突然觉得很孤独。会不会从一开始我就选错了路呢?如果当初和他们一起去上交大会如何?

像是一只逆流而行的鱼,曾经逗留的鱼群在四年前与我擦肩而过,顺流而下,越来越远……我与零落的其他几人在香港一隅,却没有太多的交集。灯红酒绿的城市里,我不过是个匆匆而过的剪影。

我不喜欢这种状态,仿佛搁浅了一般,无能为力。偶尔会拼命翻开通讯录,想要与曾经的同窗倾诉,但很快便发觉我们之间隔着太多的万水千山,再多的苦闷在电话连通或者微信发出的一刻都化作了一句句无关痛痒的问候与强颜欢笑——“最近怎么样?”“我估计是班上少数几个先成为社会人士的吧?”“报了哪所学校呀?”“毕设如何?”……

Make a decision, and don’t regret. 那些成功人士说道。

我是不是,选错了?

 

Alex Maccaw

Screen Shot 2016-03-14 at 11.00.08

Well, I just read an article written by this guy two years ago when I started reviewing for the psychology midterm. It seems I always found other things to do during my normal processing time 233. Let me finish my test review first before reading through his blog: http://blog.alexmaccaw.com

 

 

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有感——生活处处皆学问

之前曾稍微了解过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毕竟是计算机专业出身,总会或多或少听到一些传闻。正好最近阿里又开始招实习生,挑了几个岗位打算充分利用下暑期之后继续读MSC,其中就有产品经理一职。于是把之前看到的相关书籍翻了出来,最终买了这本据说适用于-1至3岁兴趣人士的电子书。

在看到1.4节的入行经历之谈时,越读越惊讶,因为他的对产品心理上的描述真的是太符合我之前的一些感受了。2015暑期,我在香港的一家网络游戏公司做网页开发, 继续阅读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有感——生活处处皆学问

Be a Better Version of Yourself

2011922930422146

When I sat in the classroom and took the note, a sentence flashed into my mind – “it’s never too late to do something”. Actually, it is not true in reality. Some premises are missing: 1. you still have time to make things up; 2. if the deadline is missed, it is still meaningful to finish the stuff if you want; 3. just do it, otherwise you are late forever.

Whatever the situation is, you have to do something RIGHT NOW.

I am on the way of being a better version of myself. Just keep fighting!

 

志同道合,谈何容易

14ce36d3d539b600146f171ce950352ac75cb7f3

在知乎上看到 @斑斑驳驳 关于读研到底值不值的回答,有一句话特别符合我这些日子呼之欲出却无从表达的心情——

“正如你的酒鬼朋友不希望你清醒,你肥胖的朋友不希望你苗条,你无业的朋友不希望你开始新的工作一样。你那些吃着火锅唱着歌打着DOTA挂着科的同学也不希望看到你学习。”​​​

继续阅读志同道合,谈何容易